|
|
|
|
|
|
|
|
|
|
|
|
|
|
|
蜜罐
什麼是蜜罐?
蜜罐是加密行業中用來誘騙受害者並竊取他們的資產或敏感資訊的騙局。蜜罐涉及建立一個看似合法的虛假網站或錢包,但其目的是引誘和欺騙粗心的用戶。例如,詐騙者可能會創建假錢包或被操縱的智能合約。一旦受害者存入資金或提供個人信息,詐騙者就可以竊取他們的資產並消失。假網站是蜜罐,引誘受害者使用看似合法的平台,但實際上是個陷阱。
蜜罐的類型
仿冒網站
詐欺者經常為加密貨幣交易所、錢包或投資平台創建精心設計的虛假網站,這些網站與真實、流行的服務非常相似。他們使用相似的名稱、徽標、網頁設計和佈局來使網站看起來可信。這些網站鼓勵用戶建立帳戶、連結銀行詳細資訊並存入資金,詐騙者可以竊取這些資金。
網路釣魚電子郵件
詐騙者會發送看似來自知名加密公司或服務(例如交易所)的虛假電子郵件。這些電子郵件包含徽標和內容,使它們看起來很正式。他們可能會聲稱收件人的帳戶有問題,並要求提供登入詳細資訊來解決問題。其他時候,他們指示用戶將資金存入詐騙者控制的虛假錢包地址。如果收件人輸入資訊或進行轉賬,詐騙者就會獲得存取權限。
社群媒體詐騙
詐欺者透過虛假名人代言、付費廣告或冒名頂替帳號(或入侵公眾人物帳號來實現此目的),在社群媒體平台上宣傳「投資機會」。例如,他們可能會創建虛假的名人資料來宣傳加密貨幣 ICO。用戶被引誘發送加密貨幣存款來參與,使騙子能夠竊取他們的資金。
被操縱的硬幣
蜜罐幣使用智能合約來吸引投資者。用戶投資希望獲得天文數字的回報,卻無法提現。當詐騙者收集到足夠的資金時,他們就可以拉動智能合約。
惡意軟體攻擊
惡意軟體通常透過網路釣魚連結或附件下載到受害者的裝置上。然後它會感染系統並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後台運行。它可以竊取錢包私鑰、密碼和其他資料以竊取加密貨幣。如果識別出攻擊,防毒軟體有時可以偵測並刪除惡意軟體。
假空投
詐騙者透過空投提供免費的加密貨幣來吸引用戶。他們指示收款人提供錢包地址或私鑰來接收資金。然而,這使詐騙者能夠存取錢包,從而竊取其中的任何加密貨幣。合法的空投從來不需要敏感的錢包詳細資料。
蜜罐如何運作
蜜罐是精心策劃的騙局,在幾個關鍵階段運作:
1. 設定
攻擊者的第一步是決定要創建什麼類型的蜜罐。他們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可用資源進行選擇。例如,可能會建立一個模仿流行交易所或投資龐氏騙局的網路釣魚網站。
2. 創造
接下來,詐騙者會建立蜜罐,就像製作虛假網站一樣。他們設計它是為了精確地模仿它所模仿的真實服務。這包括視覺上相同的介面、品牌、功能和措辭以避免懷疑。
3. 推廣
蜜罐完全創建後,詐騙者就會透過各種推廣技術吸引流量。他們可能會使用搜尋引擎優化、付費廣告、社交媒體活動以及透過虛假帳戶進行參與。其目標是廣泛傳播有關詐欺平台的連結和資訊。
4. 監控活動
一旦網站上線並獲得關注,蜜罐運營商就會密切監視其中的任何用戶活動。他們等待任何帳戶註冊、存款、資料輸入或其他參與。
5. 偷竊
這是受害者與蜜罐互動後的最後階段。一旦資產存入或敏感資料被收集,詐騙者就會迅速採取行動竊取這些資料。隨後,他們迅速撤下該仿冒平台,以免被抓。
如何避免蜜罐
以下是識別和避開蜜罐的一些最佳實踐:
投資前研究:在提供資金或數據之前徹底研究任何平台或機會。搜尋評論、投訴和合法註冊確認。
檢查憑證有效性:使用工具驗證網站上的SSL憑證。詐騙網站通常擁有無效的憑證。
監控流動性:避免使用看起來缺乏流動性或難以兌現的代幣或代幣。這表明存在潛在的蜜罐。
不要相信名人代言:這些代言通常是為了拉動騙局硬幣或項目而捏造的。驗證背書。
此外,有時,原始帳戶會被短暫駭客攻擊以誘騙追隨者。
關閉自動權限:將應用程式連接到錢包時,手動啟用權限而不是允許所有權限。
使用冷庫:將大部分資金存放在冷庫中,以限制詐騙時的損失。
啟用 2FA:雙重認證為帳戶和錢包增加了額外的安全層。
可信任執行環境 (TEE)
可信任執行環境 (TEE) 是主處理器內的安全區域,提供受保護的空間,敏感程式碼和資料可以在其中運行,而不必擔心外界的篡改或觀察。 |
人類鑰匙
人類金鑰是從您的身分、您的知識或您擁有的東西衍生出來的加密金鑰。它們用於保護數位資產、保護隱私和訪問去中心化網路。 |
開放金融(OpenFi)
OpenFi是「開放金融」的縮寫,是一個將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結合的金融框架。 |
匯總即服務 (RaaS)
匯總即服務 (RaaS) 允許建構者快速建立和啟動自己的匯總。 RaaS 供應商提供端對端解決方案,例如底層技術堆疊的客製化、無程式碼管理以及與核心基礎架構的一鍵客製化整合。 |
數據可用性採樣 (DAS)
資料可用性採樣(DAS)是一種使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能夠驗證區塊資料的可用性的方法,而不需要每個參與者下載整個資料集。 |
多種數據可用性 (MultiDA)
這個區塊鏈架構使用多個資料可用性(DA)服務來確保資料冗餘。 |